耳機怎麼選?分辨音質的入門指南
2025/06/03 by啊吉
一、為什麼耳機音質很重要?新手怎麼挑耳機?
在這個幾乎所有耳機都標榜「Hi-Fi」、「高解析」、「動圈動鐵」的時代,你是否也曾被一堆技術名詞搞得一頭霧水?
事實上,耳機音質才是選購時最該重視的核心。本篇將帶你透過三頻段測試(低頻、中頻、高頻),和推薦試聽曲目,學會如何分辨耳機音質的好壞,幫助你選出適合自己的「真·好聲音」。
二、耳機音質是什麼?懂這些概念,聽感升級!
1. 什麼是「耳機音質」?
耳機音質指的是耳機播放聲音時的清晰度、還原度、空間感與頻率平衡。具體影響因素包括音場、動態範圍與聲音平衡:三頻(低、中、高)等元素而有所影響。簡單來說,一副音質好的耳機可以讓你聽見更多細節,盡可能帶給你如現場演出般的聽覺體驗。
2. 每家耳機品牌調音、用料都不一樣:
不同品牌(如 Sony、Audio-Technica、Bose、Sennheiser 等)會根據自身調音哲學進行 EQ 設定與驅動單體選擇,依照使用的材料價格也不同,呈現出的音質效果有不一樣,也是仿間常說的一分錢一分貨。
(眾多發燒友譽為傳奇的原道耳機,不到百元卻聽得出萬元音質,圖片來源:淘寶。)
(售價約新台幣200萬的Sennheiser HE1,使用靜電振膜還配有八支真空管的放大機,圖片來源:headphone。)
三、如何測試耳機音質?音樂 + 頻率分析入門
1.注意事項:須盡量保持每款耳機的試聽環境一致,並使用同樣的音檔測試。
2.耳機頻率:必須了解我們在聽的究竟是什麼。首先是各種頻率的特性與樂器應用。
低音:頻率從20~250Hz左右,而在頻率20~60Hz左右則常被稱為重低音,一般會以下前深度來加以形容。也是低音樂器最佳的表現區,像是常見的BASS或低音提琴等等。此頻率也能使音樂較為溫暖。
中頻:頻率大約是250~5KHz左右,而在3K~5K這個區間則會被認為是「中高頻
」,中頻是人聲最主要的頻率,而吉他、小提琴及小號等等樂器也位在中頻,通常會用聲音的自然度、很真實等形容詞加以形容。
🎧 試聽曲推薦1:Taylor Swift—Dear John
🎧 試聽曲推薦2:HY—Koiwoshite
👉 重點聽感判斷:透過這兩首歌可以感受到人聲的表現是否足夠自然,並在確保清晰度的情況下有溫暖真實的聲音表現。與此同時中頻也需有低頻與高頻支持,如果低頻不夠人聲聽起來會顯得單薄,高頻不足則會有種被悶住的感覺。
高頻:頻率在5K~20,000Hz左右,可以使音樂更具延伸性、明亮度。還有許多樂器的細節表現也在此,。像是前項提及的吉他、小提琴及小號或者銅鈸等等。
🎧 試聽曲推薦:Neil Zaza—I'm Alright
👉 重點聽感判斷:可以感受到演奏曲裡電吉他有了高頻的支持,能使其音色更加明亮,且樂器的細節表現也更好。但過分的高頻也會帶來不適的刺耳感,這時可能就要透過EQ調整來減低高頻。另外在人聲的高頻調整上,也會因歌手特性有所不同。前項中頻測試中Taylor Swift就保留更多的高頻使其歌聲更為明亮,而HY的高頻較少,會讓人聲更顯溫暖。
(依照不同樂器特性,錄音師也會針對歌曲的頻率做EQ調整。此為EQ均衡器,圖片來源:midifan。)
| 頻段 | 頻率範圍 | 主要特性 | 常見代表聲音/樂器 | 音質評判重點 |
| 低頻 | 20~250Hz | 深沉、有力,提升節奏感與震撼感。 | 大鼓、貝斯、低音管、大提琴等。 | 低頻清晰不混濁,能分辨不同低音樂器。 |
| 中頻 | 250~5KHz | 清晰且溫暖,主要表現人聲與樂器。 | 人聲、吉他、小提琴、小號等。 | 人聲自然、清晰,使樂曲聽起來飽滿、真實。 |
| 高頻 | 5K~20KHz | 明亮、細膩,帶來樂曲的細節表現。 | 銅鈸、電吉他高音、鋼琴高音等。 | 高頻明亮不刺耳,細節豐富且延伸性強。 |
(不同頻率的特性總結。)
四、進階測試:音場與動態範圍表現
在了解不同頻率對聽感的影響後,理所當然要來感受耳機的整體表現,其中又可以透過三種不同的特性來分辨好壞。
1.平衡:你能聽見所有聲音嗎?
確認歌曲內所有的頻率都不會影響其他頻率,而導致不同樂器或人聲消失(被吃掉)。
🎧 試聽曲推薦:蘇打綠—哀艷的痛快
👉 重點聽感判斷:這是一首編曲極豐富的歌曲,結合交響樂與現代流行音樂總總元素,從絃樂器到管樂器,還有青峰高亢明亮的人聲,可以充分感受到不同頻率間樂器的表現,非常適合用於測試耳機的均衡表現。
2. 動態範圍:從細語到爆炸的層次變化
是指耳機能夠清楚呈現的最小聲音與最大聲音之間的差距,稱為動態範圍,通常以分貝(dB)為單位。簡單來說就是能否聽得清從最細微的呼吸聲到最磅礡的鼓聲,就是所謂的動態範圍。
🎧 試聽曲推薦:李宗盛—山丘
👉 重點聽感判斷:這首歌曲極具情緒張力,李宗盛從低語層層遞進的情感爆發。配合開頭的鋼琴與吉他,隨後疊加多種樂器使音樂越來越磅礡,非常適合用於測試耳機動態表現。
3.音場:你的耳機能感受「空間感」嗎?
是耳機呈現聲音空間寬度、深度與高度的能力。簡單而言就是你能不能聽出歌手站在哪?吉他在左邊還右邊?鼓是在後面還是頭上?這就是音場。
🎧 試聽曲推薦::STAR WARS (Epic Main Theme)
👉 重點聽感判斷:管弦樂本身就具備豐富的空間層次、樂器分布與動態範圍。可以感受到弦樂多集中在前方或左右兩側,管樂器則在後方或高處,而鋼琴、豎琴等細節樂器容易藏在音場邊角。一副音場優秀的耳機,應該能讓你「感覺到舞台上的位置感」,而不只是「一團聲音在腦中混響」。
(現實中常見的管弦樂團配置圖,圖片來源:蹦藝術。)
五、總結:
選擇一副適合自己的耳機,其實不只是品牌、價格或外型,而是在於它能否忠實呈現你想聽的聲音。透過了解耳機音質的基本概念(頻率響應、動態範圍、聲音平衡等),再結合實際試聽不同頻段的音樂,我們就能更有信心地分辨耳機的好壞。
低頻要沈穩不混濁、中頻要自然不乾扁、高頻要清亮不刺耳,再加上良好的動態與音場表現,就是一副優質耳機的基本條件。
千萬別被浮誇的包裝或行銷話術迷惑,用耳朵聽、用心比較,你也能在預算內找到屬於自己的「音質神器」。希望這篇入門指南,能幫你在耳機世界中,找到真正打動你耳朵與心靈的聲音!
🛠️ 小提醒:同一副耳機在不同播放器、不同音樂上會有不同表現。親自試聽,搭配熟悉曲目,才是挑選的不二法門!
延伸閱讀推薦:
推薦最佳測試曲目和手機 App
https://earphoneman.com/knowl/10-songs-to-test-earphone/
耳機提升音質的 6 個 Tips
https://www.ubstore.com.tw/pages/3c-article-improve-sound-quality
使用 100 多款耳機後的小小心得
https://home.gamer.com.tw/creationDetail.php?sn=2288068
從有線耳機或藍牙耳機中獲得最佳音質的 7 個技巧
https://earphoneman.com/knowl/get-best-sound-quality/
7 首最適合測試音質的歌曲
